提升门店盈利的餐饮分析指标:人效、费效、坪效、桌效 | 帆软九数云
优秀的餐饮行业管理者,都会借助餐饮分析指标去全面衡量门店的运营表现。 其中,“四效”指标——人效、费效、坪效、桌效,被视为评估餐饮门店经营能力的核心方法论。这四个餐饮分析指标从人员、费用、空间和客流利用等不同维度切入,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经营分析框架,帮助管理者发现问题、优化资源、提升利润。
01 人效:人均创造的价值
人效 = 营业收入 ÷ 人员数量(或日均出勤人次)
人效是衡量每位员工为门店带来多少收入的重要指标。它不仅体现员工的劳动产出效率,也反映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。
- 怎么用?人效过低,说明人员冗余或岗位分工不合理。人效过高,也可能意味着人手不足,员工压力过大,服务体验下降。
优化方向:
- 通过培训提升员工多岗位胜任能力;
- 借助数字化系统减轻重复性劳动,让人力集中在高价值服务上。

02 费效:费用投入的回报
费效 = 营业收入 ÷ 运营费用
餐饮经营离不开投入:租金、水电、营销、人工、食材……费效则是检验这些投入是否带来相应产出的关键指标。
- 怎么用?如果费效下降,可能意味着广告费用投放无效,或者水电、物料浪费严重。费效提升,则代表门店在成本控制和投入产出比上做得更好。
优化方向:
- 优化供应链和采购,降低食材损耗;
- 关注能耗数据,避免能源浪费;
- 精细化投放广告,避免“烧钱不出单”。
03 坪效:每平方米空间的价值
坪效 = 营业收入 ÷ 营业面积
坪效是零售和餐饮行业共同关注的指标,它直接反映店铺空间利用率。对于高房租的商圈餐饮门店,坪效往往决定了生死。
- 怎么用?坪效过低,说明空间利用不合理,比如座位布局稀疏、翻台率不高。坪效过高,虽代表盈利能力强,但也要警惕环境拥挤导致顾客体验下降。
优化方向:
- 合理规划动线与座位布局,提高空间使用效率;
- 设置灵活区域,如午餐高峰时可扩展座位,低谷时可转为外卖打包区。
04 桌效:餐桌利用效率
桌效 = 营业收入 ÷ 餐桌数量
餐饮的核心场景是餐桌,桌效就是衡量单张餐桌在一定时间内能带来多少收入。它与翻台率密切相关,是门店能否提升营收的关键。
- 怎么用?桌效偏低,可能是点餐效率慢、出餐速度慢,或翻台管理不到位。桌效偏高,说明餐桌利用充分,但也要关注顾客等位时间和体验。
优化方向:
- 提升点餐和出餐效率,缩短顾客等待时间;
- 高峰期增加快餐式套餐,提升翻台速度;
- 使用排队系统或会员预约机制,提升桌面周转率。

05 实例讲解:
- 甲店:营业 10:30–22:30(12h),面积 220㎡,餐桌 16 张,员工当月打卡 4200 小时,营业 22 天,实收营业额 18 万,当月费用 5.4 万。
- 乙店:营业 10:00–21:00(11h),面积 160㎡,餐桌 12 张,员工当月打卡 3100 小时,营业 24 天,实收营业额 16 万,当月费用 3.2 万。
1.甲店计算
- 人效:8181.82 ÷ 15.91 = 514.29 元/人·日
- 坪效:8181.82 ÷ 220 = 37.19 元/㎡·日
- 桌效:8181.82 ÷ 16 = 511.36 元/桌·日
- 费效:8181.82 ÷ 2454.55 = 3.33 元/每 1 元费用·日
2.乙店计算
- 人效:6666.67 ÷ 11.74 = 567.74 元/人·日
- 坪效:6666.67 ÷ 160 = 41.67 元/㎡·日
- 桌效:6666.67 ÷ 12 = 555.56 元/桌·日
- 费效:6666.67 ÷ 1333.33 = 5.00 元/每 1 元费用·日
3.对比与结论
虽然甲店每天的营业额更高,但乙店在人效、坪效、桌效和费效上全面占优。
- 甲店:生意规模大,但存在人力冗余和费用浪费;
- 乙店:体量小,但运营更高效,利润质量更好。
如果要做绩效激励,或者复制开新店,乙店的模式显然更值得推广。
改进方向
- 甲店:优化排班,减少低峰期人力浪费;推出快餐化套餐,加快翻台;费用上要盯紧能耗和物料,营销从“大撒网”转为精准复购。
- 乙店:保持高效节奏,高峰时适度增加人手,避免顾客体验下滑;同时把现在的好流程沉淀成 SOP,并在新店复制。
总结:四效联动,打造高效盈利门店
单看某一个餐饮分析指标,往往会产生偏差;但将人效、费效、坪效、桌效结合起来,就能形成一个全面的评估体系。
- 人效提醒我们关注员工效率;
- 费效帮助我们检视成本投入是否合理;
- 坪效揭示空间利用价值;
- 桌效反映餐桌周转与顾客体验。
餐饮分析指标中的“四效”相互作用,共同决定了一家餐饮门店的盈利能力。只有全面衡量、持续优化,才能真正实现门店的稳健增长与长久盈利。
热门产品推荐






